本組成立緣由
印度位於南亞地區,人口逾 13 億,世界排名第二;面積近 328 萬平方公里(約臺灣 91.5 倍),世界第七大;印度也是全世界 7 個公開擁有核武的國家之一。近年來由於印度的國家總體實力有明顯的成長,成為受矚目的崛起大國,在世界體系的政治、經濟地位不斷提升,也是我國新南向政策的重點目標國家。為培育熟悉印度政經發展、文化社會、商務及語言等專業之人才,開設印度研究學程有其必要性。進一步說明如下:
一、印度崛起的國際趨勢:
印度近年來在經濟、科技及軟體各方面發展迅速,發展潛力雄厚。在國際政治層
面,印度已成為印太戰略的要角,與美、日、澳同為「四方安全對話」(Quad)的成員。
在經貿層面,印度自 1991 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,以較開放的自由經濟政策逐步與全球
經濟活動接軌,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。以 2020 年的 GDP 統計來看,印
度已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。若依平均購買力(PPP)計算,印度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。
印度政府正積極推動「來印度製造」(Make in India)、「智慧城市」(Smart Cities)、「數
位印度」(Digital India)等政策,獲得國際重視。此外,印度擁有可觀的人口紅利,其
人口中位數約 27 歲,值得期待。目前印度中產階級人數將近 3 億 5 千萬人,約等同於
美國加上加拿大的人口數,顯示其消費市場的規模。印度在軟體服務業、太空及醫藥
的發展,也名列世界前茅。整體而言,印度在國際場域的影響力也在近年大增,故印
度並非一般傳統觀念中的開發中國家。我國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,不論主觀意願如何,
也不可避免地受到「印度崛起」的影響,無法忽視印度的影響性。學術教育為社會之
先,應採取具體作為應對此一趨勢,投注相對的資源來強化對印度的瞭解。
二、配合國家政策方向:
臺印兩國自 1995 年在雙方首都互設代表處以來,雙邊關係呈穩定成長,但仍有極
大拓展空間。我國政府正在推動的「新南向政策」中,特別將印度納入,將其視為國
家發展的重要國際夥伴及目標。印度與我國的高等教育輸出、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擴
大推動全球布局等重大施政相關,是我國積極發展關係之重要目標國,開拓印度市場
已是我政府及民間共同的期望。換言之,發展對印度的關係攸關我國的國家發展,並
為當前的重要政策。為確實落實上述國家政策發展,因而需相關印度人才,故設立印
度研究相關課程為當前所需。
三、符合社會民生需求:
印度雖然已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動能之一,但整體而言,臺印經貿交流相當有
限。臺灣對印度投資遠低於中國及東南亞地區。臺印 2020 年的貿易額約 47.96 億美元,
其中臺灣出口至印度為 25.95 億美元,自印度進口為 22.01 億美元,較前一年減少
17.26%。2020 年雙邊貿易量僅佔臺灣整體對外貿易的 0.76%,仍有相當大的拓展空
間。臺商因為文化及語言差異,加上不夠了解印度社會民情,對印度有著隔閡心理,
更需要印度人才協助。由於全球供應鏈的重組,許多廠商前往印度的意願大增。在此
趨勢下,考量臺灣對印度經貿市場的需求,需要更多的印度事務人才。
四、彌補文教發展缺口:
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我國的教育資源並無法涵蓋所有的區域/國家研究,但目前
國內的一百多所大專院校中,未有任何一所學校設有印度研究系所,顯然不符合國際
趨勢。印度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脈絡與成長模式,社會文化語言多元,呈現著複雜面
貌。不論在學術研究上或者經貿實務上,都深受重視。當前的國際權力格局逐漸轉變,
印度的政經實力更不容小覷。考量印度的特殊重要性與未來影響,設立相關課程並進
一步提倡印度研究有其迫切性